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从“新”走进工业经济

发布时间:2024-11-05 20:46:35 来源: sp20241105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题: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从“新”走进工业经济

  新华社记者王悦阳、张辛欣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一系列新产业、新动能、新制造不断涌现,铸就发展新优势。产业科技创新如何发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怎样布局?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形势如何?在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作出详细阐释。

  加强科技创新 驱动产业升级

  国产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近年来,我国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部分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发布会上说,要以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

  金壮龙表示,将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制造业创新平台建设、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等方面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他说。

  会上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传递出数字技术不断升级、加速融入产业发展的鲜明信号: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示范工厂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大约30%,生产效率同步提升近30%。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下一步,将优先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大宗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和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一链一策”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改造,启动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畅通园区内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探索园区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

  此外,金壮龙表示,将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

  抢占新赛道 培育发展新优势

  金壮龙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金壮龙说,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作出前瞻性部署。

  金壮龙表示,将围绕六大方向,特别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的同时,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传统产业也在不断“焕新”。

  辛国斌表示,将从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绿色发展、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他说。

  发展高新区 聚合产业新动能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关注:我国现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依托国家级高新区,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培育壮大。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地。

  金壮龙说,将加快建设数字园区、绿色园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有条件的高新区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一区一策”开展政策探索,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

  金壮龙表示,还将推动在国家级高新区布局更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企业孵化器,集聚和培育更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据介绍,我国已布局建设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金壮龙说,下一步,将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