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治沙记:40余载绿染白沙尖

发布时间:2024-12-16 02:04:18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松原8月13日电 题:吉林西部治沙记:40余载绿染白沙尖

  作者 郭佳 张瑶 魏静

  草原有个白沙尖,提起它来泪涟涟,沙丘赶着牛羊走,毡房一年两次搬——这首打油诗描述的场景,如今已换了模样——草原飘动牧羊鞭,白沙尖上颂歌传,千里沙海滚绿浪,牛羊肥壮瓜果甜。

  白沙尖,是指横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西部的三条沙带,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范围内,长度为147公里,总面积80万亩,有流动和半流动沙丘43个,流沙面积达12万亩。

白沙尖的荒漠变绿洲。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乌兰图嘎林场是白沙尖治沙造林“主战场”之一,位于前郭县西部、向乌沙带东端,是一个以治沙为主的生态公益性林场。自1978年中国“三北”工程启动以来,这里从未停止过人工造林。

  从树种培育到栽植方式,乌兰图嘎林场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沙地造林和经营管理的新模式。“因地制宜是第一原则,我们在坡顶栽植耐旱的樟子松、沙丘以小叶锦鸡儿为主,用一年生的杨树苗做防风墙,确保小叶锦鸡儿籽不被大风吹走。”乌兰图嘎林场场长朱长生说。

  樟子松是沙地优势树种,该林场最初樟子松冻坨造林,通过不断摸索、研究,成功实现了培育容器苗造林,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使造林成本不断降低。目前,该林场已累计营造樟子松治沙7500亩。

  在后期管理方面,该林场聘用管护人员实行分片包保,在林地外缘挖掘防护沟,禁止放牧、开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植被行为。通过自然恢复形式,逐步恢复榆树、蒙古黄榆、杠柳等天然次生林种。

治理之前的白沙尖。(资料图)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前郭县曾连续打了三次治沙造林大会战,栽植杨、柳、松、沙棘、果树等类苗木8500余万株,用杨、柳树枝夹防风障子5万多亩,使沙区几十座流动、半流动沙丘得以固定,植被得到恢复。

  2023年,前郭县立足高质量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启动了“一湖两带”综合治理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围绕查干湖、科尔沁沙地北方防沙带和松花江沿江水土保持带开展建设,进行沙地造林、退化林修复、沙化草原恢复、退化湿地修复、沿江水土保持一体化体系建设。

  据介绍,在实施“三北”工程期间,前郭县通过大力实施人工造林、治沙工程、退化林修复、中幼林抚育、退化草原修复等措施,累计造林治沙89万亩。

  昔日的白沙尖已变成“绿色海洋”,农防林在原野上纵横交错,林成网、田成方。前郭县的绿色实践是吉林省“三北”工程的一个典型缩影。据了解,40多年来,吉林省完成造林绿化3150万亩,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6.1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42%,初步形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