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22:34:53 来源: sp20241127
福田红树林湿地与城市风景相映成趣。 胡 柳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东深圳,这个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2022年入选全球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城市中如何统筹保护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圳正积极探索一条守护城市生态资源、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之路。
保护区外,高楼林立,车马喧嚣。保护区内,红树林郁郁葱葱,水鸟翩跹飞舞。
这是我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市的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为高人口密度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已记录野生维管植物2218种、陆生原生脊椎动物651种,每年有约1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2022年,深圳入选全球首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2023年,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这里。
在这里,繁华都市与多样自然融为一体,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从海洋、湿地到森林,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资源
今年1月,一条中华白海豚出现在深圳盐田港区,身姿灵动,引发关注。
中华白海豚对活动海域水质要求极高。近年来,中华白海豚频频现身深圳海域,体现出深圳参与共建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成效。
不只白海豚,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片的红树林为候鸟提供了良好栖息场所,成为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这个位于城市腹地的自然保护区,拥有高等植物353种,包括红树植物九科20种;共记录到鸟类272种,包括黑脸琵鹭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0种。
“从海洋、湿地到森林,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深圳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态资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包括23个陆域自然保护地、2个海域自然保护地。
2005年,深圳就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将占全市一半的土地划入线内,在此基础上,将约24%的陆域面积、19%的海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最大化保障生态空间。
深圳市大鹏新区成立之初,就将全区陆域面积的73.5%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如今,三面环海、山海连城的大鹏新区,森林覆盖率超77%,是深圳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收集植物资源、开展保护,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今年春节前夕,连接深圳银湖山和梅林山的鲲鹏径一号桥,首次记录下野生豹猫过桥穿行的影像。
银湖山和梅林山原本连成一体,早期因公路建设,两块山体断开,影响了野生动物觅食、迁移。随着生态连廊贯通,深圳市中心最大山林绿地组团的生态断点也被重新连接。
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离不开对生态资源因地制宜的保护、修复和治理。
“过去,茅洲河的水发黑、发臭。”在深圳市宝安区住了十几年的李先生感慨。
对老旧管网升级改造,对企业违规排放行为加强监督,对水体开展常态化监测……“如今,水质好转,消失多年的蓝尾虾回归,国家濒危植物野生水蕨重现,茅洲河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环境管理科副科长吴楚鹏介绍。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把植物资源收集起来、开展保护,适当的时候,让它们重归自然、扩大种群数量。”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副主任王晖说。目前,该园已迁地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40种,珍稀濒危植物757种。
在深圳,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也在不断拓宽。近年来,深圳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形成一系列理论、技术成果。“蓝碳交易是全新的探索性工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试行)》,开展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深圳正逐步建立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鼓励多方参与,为多样生物创造更好生存环境
为多样生物创造更好生存环境,需凝聚社会共识,让公众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中来。
在大鹏湾畔,有一群不知疲倦的人,2012年以来坚持对珊瑚进行种植、保护和修复。
“我们是海洋的受益者,也应该成为保护海洋的行动者。”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秘书长王晓勇“种”珊瑚超过10年。他介绍,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目前已建立两个海上珊瑚试点保护区、推动大亚湾种植珊瑚超6000株,救助珊瑚残枝超500株。
这群潜游海底的志愿者,是深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
深圳自然教育起步早、基础好、发展快。近年来,深圳大力建设“自然教育之城”,组织开展各类自然教育活动,推动公众参与自然保护。
2023年,大鹏新区坝光自然学校启动银叶树保育项目,开展相关活动,让市民了解、参与银叶树保育。“通过活动,公众和银叶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坝光自然学校副校长欧薇说。
据统计,目前深圳已有23家自然学校、49家自然教育中心,环保志愿者20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1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