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0:25:34 来源: sp20241230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青岛开幕。会上,我国海洋领域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正式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瀚海星云”的问世,便是青岛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缩影。
青岛是底蕴深厚的工业强市、制造大市,产业门类齐全,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一批知名企业,成功入选“2024年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和“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作为制造大市,青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对转型企业数量巨大、需求多元等诸多难题,通过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建设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开放应用场景等创新举措,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突破。
强化政策导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码头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多型船舶一字排开同时建造……这是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造船”)繁忙而有序的一幕。
2024年以来,来自日本、新加坡、比利时的“航运巨头”陆续在北海造船下单,各家船东与北海造船共签署生效40余艘21万吨散货船和5艘超大型油轮,造船任务已排产至2028年。
令人瞩目的是,青岛船舶工业订单不仅“量”大,而且“质”优。以北海造船交付法国达飞集团的5500标箱(TEU)集装箱船首制船为例:建造一艘总长255米、型宽40米、型深22米的“庞然大物”,涉及近200家关联配套企业和诸多工种协作,如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船舶,非常考验“智造”水平。
“世界船舶产业正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我们依托山东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这个平台,以‘组团’研发的方式参与全球竞争,形成完整的传统燃料和新能源动力船舶产业链。”北海造船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谷克超介绍。
像北海造船依托的这种协同创新平台,可以耦合创新资源,助力链上企业创“新”提“质”。因此,2023年,青岛出台相关政策,以最高2000万元的力度,支持头部企业或专业服务机构牵头组织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支持开展具有示范引领性的系统集成、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头戴VR设备坐进“飞行机舱”,驾驶飞机腾空而起……在青岛歌尔全球研发总部智能生活馆,人们可以坐在模拟驾驶位,体验驾驶飞机带来的乐趣。
据了解,2023年,青岛VR设备产量增长98.1%,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2%。
数据背后,是政府以政策为引导,支持企业持之以恒地进行产业创新。
“青岛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抢先向‘新’布局,推出了专项政策,市、区一体化支持人工智能、精密仪器仪表、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张晓介绍,青岛已出台先进制造业政策措施50条,加上180条区市特色产业政策及17条财税金融政策,累计达247条,“这些政策措施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还首创“云端研发中心”模式。该模式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企业“上云”链接外部创新资源,高校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也可面向几千家企业在线发布。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也畅通了产学研转化渠道。
数据显示,“云端研发中心”已经汇集100多家高校院所、1万多名专家、7万多家企业和5万多项技术成果。
“赋能中心+场景开放”,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青岛瑞华集团,车间内裁剪、缝制、包装等各条生产线上的机器飞速运转,工人操作有序,一派繁忙景象。
而在几年前,这家老牌服装企业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生产经营一度比较困难。在政府引导和推动下,瑞华集团牵手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小单快反”柔性生产线的改造,让同样一条流水线同时承接多款服装的生产,实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
“平台为瑞华量身打造了软硬件一体的服装‘智造’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定制下单、开放设计、协同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等全流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瑞华集团副总经理宋述杰表示,“改造后,瑞华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0天缩减到7天,订单量增加30%,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对大企业而言,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受到自身能力与资源制约,数字化转型决心与信心相对不足,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往往存在着不敢改、不会改的问题。”青岛市发改委动能推进处处长李娟说,聚焦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青岛的做法是建设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目前,已分两批次认定赋能中心20家,涉及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农业、外贸等20余个领域,累计为2600余家本地企业提供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转型门槛。
据介绍,青岛还建设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场景赋能分类清单,覆盖原材料、装备等8个重点行业,涵盖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等9个技术领域,分行业、分领域发布场景方案,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场景方案,可快速、精准、高效地匹配场景需求,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摆脱传统生产方式的“桎梏”,展翅高飞。
青岛亿东煤矿机械制造公司(以下简称“亿东”)主要生产经营矿用接链环。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数字化转型”提上公司议事日程。
“企业找过来时,我们花了两周时间进行实地调研和‘诊断’。”青岛檬豆网络科技公司工业互联网总经理于德尚介绍,公司是政府认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之一,帮助亿东在设备监管、工单排产、人员报工、工序工艺管理等多个生产环节进行了数字化应用,并与现有系统打通形成数据交互。通过整合各生产环节的数据,企业形成完整的生产数据链。亿东完成数字化转型后,生产效率提升15%、运营成本降低11%。
“我们还帮助亿东申请‘工赋百景’‘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城市服务企业’等政府奖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投入比预算节省60%。”于德尚说。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智造”转型,青岛出台涵盖五大领域共18项具体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绿色信贷等政策手段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以来,共拨付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48亿元,惠及企业(项目)4000余家,有效缓解了企业压力。
坚持绿色发展,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作为制造强市,青岛在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传统产业的“智造”转型过程中,青岛坚持绿色发展,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目标要求,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绿色工厂。
走进位于青岛莱西市的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台台废旧洗衣机被流水线送进“钢铁怪兽”的口中撕碎、分解,铁片被电磁吸出,塑料被强风吹出,泡棉则被压缩、打包……
“这不是废旧家电的终点,而是新生的起点。”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总经理李世亮对记者说。据介绍,回收的铁、铜、铝等金属将实现100%循环再利用;塑料经清洗后造粒,可再利用用作汽车内外饰件以及家居、办公用品;泡棉经改性再生后,可做成建筑板材、塑胶跑道等。目前,该工厂已全面构建起家电循环利用一体化生产智造能力,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吨,每年减碳约1.7万吨,相当于种植约155万棵树。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青岛聚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用能用水行业,抓好节能节水标杆创建,引导行业企业通过对标挖潜和改造升级,降低工业能耗,提升工业用水效率。”青岛市工信局绿色处处长李琦介绍。
以啤酒为例,啤酒是高耗水行业之一。近年来,作为传统工业企业的青岛啤酒不断提升“智造”水平,提升用水效能,千升啤酒取水量逐年降低。其啤酒生产中的有机废水,也在污水处理厂派上大用场。
2021年,青岛啤酒开展“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应用,将啤酒生产废水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脱氮速率相比传统碳源提高30%以上。据了解,该做法已在全国27家啤酒厂和市政污水处理厂推广。
为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青岛市“以评促建”,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绿色工厂,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制造示范梯队,目前累计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同时,青岛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对绿色制造示范及绿色重点项目实施差异化奖补,将“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已累计拨付市级奖补资金5980万元,确保绿色生态的“底色盘”变成经济发展的“主色调”。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朱楠)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