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50:57 来源: sp20250102
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后,有西方媒体宣称:“中国要教训欧洲,又不能引发贸易战,能打的牌不多。中方担心,过激反应会鼓励跨大西洋进一步结盟针对中国。”这是典型的主观臆断和罔顾事实,是对中方反制担忧的自我心理按摩,折射出西方对中国世界观、价值观、文明观的认知偏差。
中国视欧洲为平等合作伙伴,伙伴之间何来“教训”一说?中欧建交近半个世纪,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欧盟,将发展中欧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经过多年积累,中欧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783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中欧经贸合作如此密切,从飞机到汽车,从奢侈品到农产品,中方如想反制,工具不可谓不多。但我们深知,打碎容易建设难。中欧长期建立的良好合作和信任一旦遭到破坏,再想重建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对所有合作伙伴,因为尊重,我们平等相待;因为珍惜,我们不轻言报复。即便受到不公平待遇,中方也保持冷静克制,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那些出于一己私利,不顾规则道义,动辄祭出“制裁”大棒的做法既短视又缺乏理智,更不是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气度。
中国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愿看到欧洲成为保护主义推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强力冲击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乱纪元”时代,一些国家迷失方向,导致丛林法则盛行,保护主义当道。此次欧方挑起电动汽车摩擦,表面上是反补贴之争,本质上是对自身竞争力下降的恐慌,是大国博弈的延伸,是新旧秩序的深层次冲突。中方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少数国家“强时自由贸易,弱时保护主义”的双标。我们更不愿看到,曾为自由贸易倡导者的欧洲,如今却沦为防御严密的“经济堡垒”,欧委会被讽刺地冠以“地缘政治委员会”之名。提升自身竞争力、保障经济安全的关切可以理解,但要通过合理公平手段获取。追求“我赢”还是“共赢”,反映各国价值取向。吹灭别人的灯,是否就能确保自家的灯长明,值得认真思考。无论如何,世界经济深度交融是全球繁荣稳定的正资产,不应成为经贸问题泛安全化的借口,这只会令低迷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中国得道多助,给予欧洲伙伴足够善意和耐心。作为这场争端的无辜受害者,中国放眼长远,顾全大局,展现出极大的克制和善意。迄今为止,中方领导人已9次同欧盟机构领导人沟通,商务部同欧盟机构、成员国和重点企业的工作交流超过60次,中国企业也主动配合调查。同时,德国、匈牙利、挪威等国明确反对欧盟决定,不少欧洲政商界人士对此也能保持客观理性。受影响最直接的德国经济部长、交通部长相继来华沟通,大众,奔驰、宝马等欧洲车企第一时间表达反对意见。他们已预见到,欧盟的错误决定将给欧洲汽车工业、消费者利益、行业创新发展、能源转型、全球气变和绿色发展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批评欧盟此举是“全球合作道路上的退步”,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的连锁反应。
中国坚决捍卫自身发展利益,欧洲对此应有清醒。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逻辑,任何遏制打压都阻止不了中国发展。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对华“去风险”都是不符合事实的伪命题。一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限制中国贸易投资,一边把保护主义行径包装成正义之举,把责任推给中国,难以服众,注定失败。中方的克制不意味着隐忍和软弱,我们的善意不应被滥用。面对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挑衅,中国不会被动挨打,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正当权益和中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日前,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截至目前,中欧技术层面已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举行多轮磋商。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中欧关系再一次面对考验,欧方是时候拿出勇气和智慧了。世界动荡不安,亟待中欧携手应对的全球性挑战接踵而至。接受合作与相互依存的时代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大国博弈中,与其孤注一掷押宝一方,浪费时间相互拉扯打压,不如更多思考如何在变局中保持平衡,广泛搭建“共赢链”,确保自身未来更广泛安全边际。欧方应切实落实上半年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坚持中欧正确相处之道,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
(作者是国际问题观察员 )
(责编:曹欣悦、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