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8:16:58 来源: sp20241121
国际青年代表在国能准能集团绿色矿山登上无人驾驶卡车合影留念。 图为本报记者吴勇摄
国际青年代表在国能准能集团智慧展厅观看绿色生态成果展示影片。 图为本报记者吴勇摄
国际青年代表参观国能准能集团矿山复垦区的千亩林果示范园。 图为本报记者吴勇摄
国际青年代表在玉门风电场中控室参观。 图为本报记者赵帅杰摄
国际青年代表在玉门风电场VR电力安全生产实训室体验。 图为本报记者赵帅杰摄
矗立在戈壁滩中的玉门风电场风力发电机。 宋 宇摄(人民视觉)
日前,由中国外文局和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国家能源集团传媒公司承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协办的“2024世界青年能源行”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15名国际青年代表先后走进内蒙古、甘肃两地,近距离了解和感受中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内蒙古绿色矿山——
“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国能准能集团露天印象展览馆,由黑岱沟露天煤矿第一调度楼改建而成,国际青年代表兴致勃勃跟随讲解员走进其中,全面了解当地煤矿发展历史、生产规划及先进采矿工艺。一体化集中管控、可视化高度融合的智能化平台等,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煤炭绿色开发是许多国家重视的能源课题。”来自英国的聪明空气公司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说,“我以前认为煤矿都是不清洁也不环保的,这次参观改变了我对煤矿的既往印象。煤炭产业可以通过更高效的采矿、运输和利用,变得更加环保。”
走上黑岱沟露天煤矿观礼台,映入眼帘的是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矿坑。重载卡车在运输道路上有序穿梭;无人驾驶卡车和电铲有序配合,边坡雷达在矿坑边实时监测……
委内瑞拉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学者奥利歌说,委内瑞拉煤炭以露天开采为主,随着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为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委内瑞拉也非常重视科技在煤炭开采行业的运用,“这里的煤矿生产令人印象深刻,很有借鉴意义。”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南部的智能矿山建设现场指挥中心,国际青年代表近距离观摩了巨型无人驾驶卡车运行作业。“能把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这很棒!”得知企业正在试用纯电、氢能等新能源全自动卡车和推土机等辅助机械的无人化生产,巴西学者任途赞不绝口。
采矿不见矿,黄土披绿装。矿山复垦区的千亩林果示范园里,一片郁郁葱葱的果园映入眼帘,苹果、李子、梨、杏等果树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品尝着甘甜的果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阿扎马特竖起了大拇指,并用标准的中文称赞道:“满分!”
果园内,自动浇灌系统井然有序地运作着,细密的水珠从喷头喷洒而出,高高的电动遮光网在果园上空静静地悬挂着,每当烈日当空,网帘便会缓缓展开,为果树提供适度遮阴。
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曾是一处露天煤矿排土场。经过40多年建设,曾经沟壑纵横的采煤沉陷地块被改造成了生态景区。“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从原来的不足25%增长至目前的80%以上,水土侵蚀量较开采前减少了80%以上。”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投入巨大,秘鲁地理学家胡瑞兹对这项工作如何持续、可持续多久等问题很关心。参观中,他得到了答案:经过科学规划治理,新的植被在3年养护后,已实现生态正向演替。同时,企业还设立专门生态修复资金用于矿区治理。
生物多样性公园占地约9万平方米,园内人工河采用黄河几字弯形态设计,将公园划分为生态文化成果展示区、湿地水系生态涵养区、黄土高原地貌展示区、智慧低碳示范展示区等。
国际青年代表与园区内蓄养的鸵鸟、孔雀等动物互动,感受美好生态带来的乐趣。“很难相信这个地方以前是煤矿。煤矿开采没有让它变成一片荒地,而是变成了各种生物的家园。”中国国际传播集团亚太传播中心巴西专家拉斐尔说。
“在这里,矿区回归美好的生态场景,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统一,我愿意把这里保护环境的经验推广出去。”加纳科技与应用科学大学环境科学系讲师艾蒂巴萨动情地说。
甘肃玉门风电场——
“开创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
初秋时节,河西走廊天空湛蓝,一排排风机高耸、迎风转动,将风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送至千家万户。“太震撼了!”置身龙源电力甘肃玉门风电场风机群,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俄罗斯留学生玛雅忍不住赞叹:“在戈壁建起新能源基地,实现了荒漠土地资源化利用,真了不起!”
两山夹一谷的地形,让玉门成为“世界风口”。建于1997年的玉门风电场,是甘肃第一座示范性风力发电场。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国际青年代表乘车前往最早运行的风电机组。四台白色的风机屹立在茫茫戈壁,一眼望去,仿佛天鹅在风中“翩翩起舞”,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四小天鹅”。“塔筒高30米、叶片长14米,满发运行一天发电约7200度,相当于两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玛雅认真记着笔记。
在已稳定运行27年的“四小天鹅”旁,容量更大、机型更多的国产风机拔地而起。国际青年代表穿戴好安全装备依次进入风电机组塔底内部,近距离观察塔筒构造、了解运行机制。“风电机组发出的电通过箱式变压器升压至10千伏,分多条线路汇流至110千伏升压站,再送入电网,点亮万家灯火。”工作人员的细致介绍让国际青年代表关于风电并网的理解更加明晰。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任途长期致力于研究金砖国家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他表示,风机不仅是发电工具,更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融合,这次亲身体验让他更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
走进玉门风电场“风电长廊”展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影像、一件件展品,详细介绍了全球风电、中国风电、甘肃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展厅中央的沙盘上,甘肃新能源发电情况跃入眼帘:截至今年9月底,甘肃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991.98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比例超过63%,新能源发电量634.32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37.05%。
“从向自然索取化石燃料,到保护自然、利用自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能源技术不仅带来生态环境改善,也为人类未来发展拓宽了想象空间。”胡瑞兹表示,过去10多年,中国通过技术创新,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在中控室里,通过人车船定位系统,国际青年代表与现场作业人员视频连线。得知风电场员工平均年龄仅31岁,阿扎马特说,绿色能源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群体的贡献,“全球青年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开创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
“在玉门风电场,我看到了数字技术是如何被整合到能源领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的可持续性。”奥利歌表示,这些技术和能源创新具有借鉴意义,也让她更坚定了将专业所学与绿色能源相结合的发展规划,努力为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17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