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9:27:02 来源: sp20241124
■ 观察家
要进一步弄清楚个别地方虚增耕地的原因,杜绝查而不绝的现象出现。
2月18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其中,甘肃通渭县政府召开会议有组织地主导弄虚作假8900亩地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据通报,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耕地保护目标任务,2023年12月,通渭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召开2023年耕地流出变更调查工作推进会,决定对退耕还林范围内已成林的树木修剪枝杈降低树木郁闭度,对林下地表进行翻耕,以达到林粮间作状态,并要求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修剪枝杈的林地图斑按耕地调查,弄虚作假将林地错误调查为耕地,涉及面积8900亩。
当地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有组织主导虚增8900亩耕地,这样的荒唐做法让不少人难以理解。毕竟,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其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对于各级党政部门能否及时作出科学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弄虚造假,不仅会对上级单位在粮食等领域的相关决策过程造成误导,也有可能导致相关资源的错配和空转。
在此事中,通渭县这样有组织的弄虚造假做法,其性质显然更加恶劣。且不说造假本身就不被允许,为了造假,当地县政府还把几个部门和乡镇拢到一块儿专门开了个会,行为不仅猖狂,更是背离了数据统计的初衷。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通渭县政府不仅自己弄虚作假,还要求测绘公司将修剪枝杈的林地图斑按耕地调查。这样以行政权力直接介入测绘企业日常工作、干扰测绘数据的做法,显然也值得警惕。
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事关相关方面决策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因此,高度重视耕地数据造假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实地核查和动态监管,坚决杜绝耕地数据弄虚作假,就至关重要。同时,也要搭建常态化监督机制,增加土地管理信息的公开程度,让社会公众参与监督,通过信息公开倒逼地方政府上报真实耕地数据。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弄清楚个别地方做出此类行径的原因所在。杜绝查而不绝的现象,需从根源入手,除了个别地方在认识层面的问题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要一并弄清楚,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举措。
耕地数据统计兹事体大,容不得丝毫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予以惩罚,才能起到震慑作用,杜绝个别地方在耕地统计层面的小心思。以此而言,此次自然资源部的公开通报的确也是一个警示。
□苏士仪(媒体人)
(新京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