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5:23:23 来源: sp20250108
在广袤的乡村与快速发展的城镇之间,土地纠纷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矛盾与人性深处的纠葛。围绕土地产生的纠纷,往往也是农村家庭矛盾的重要源头。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栏目推出的特别策划《边疆法庭》热播,在四个边疆地区法院所审理的案件中,有多个案件都涉及土地纠纷,案件的原、被告双方既有亲兄妹,也有堂兄弟,还有同村的远亲。当土地纠纷发生在亲人之间时,更是增添了一份复杂与沉重。可贵的是,在节目涉及的土地纠纷案件中,法官们并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全面了解纠纷的来龙去脉,拨云见日地把握当事人真实诉求,最终都促成了双方握手言和,实质性解决了矛盾纠纷。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城乡人口流动、父辈长辈年事已高、老人的赡养归属等问题的出现,农村地区原本清晰的土地权属变得模糊,亲人之间的纠纷与隔阂逐步增多。对法官来说,这类案件不只是简单的法律较量,更是对如何重塑亲情关系,维护乡村和谐的重大考验。
节目中的法官,始终秉持着“情法并重”的原则,既严格依法办事,又充分考虑双方的情感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人民法院江平人民法庭法官冯建华运用“八步调解法”,通过耐心倾听、细致询问、深入调查等方式,结合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对兄妹进行耐心劝解和疏导,最终双方冰释前嫌。云南省富源县人民法院黄泥河中心法庭法官陈夏宽则通过他工作17年来摸索总结出的亲情化怨法、案例导引法等“十心二十法”调解方法,让当事人认识到了珍贵的兄弟情远比一块争议土地承载得更多,土地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在维护法律尊严的同时,更修复了珍贵的亲情纽带。
法官的成功调解,既避免了漫长的诉讼程序和更高的诉讼成本,同时减轻了双方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负担,也纾解了亲人之间的家庭矛盾。调解过程中传递出的法治与人文精神,对于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亲情是维系家庭美满的重要依托。在面对亲人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件时,无论是法官还是当事双方,不妨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彼此的差异和分歧,在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双方的情感和需求,在法律的框架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亲情成为共同前进的坚实后盾。(吕世榕)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编:薄晨棣、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