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墙内的“法度”与“温度”

发布时间:2024-12-15 19:20:41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杭州12月31日电(王潇婧)“监狱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小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就像看病一样,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浙江省第二监狱401分监区的政治指导员丁超超如是说。

  日前,该分监区的一名服刑人员杨某忽然情绪低落。丁超超察觉后,立即找他谈话:原来,杨某入狱前育有一个女儿,因为其刑期过长,孩子一直由他的父母在抚养。如今女儿到了入学的年纪,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入学,所以才会心烦,无心积极改造。

  “听他讲话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出他强烈的自责心,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眼前的难题。”丁超超说,一个大男人眼泪急得都流下来了。

为杨某进行血液采样。浙江省第二监狱。

  丁超超详细地了解相关政策及DNA亲子鉴定所需要的手续。但是由于杨某的户籍地在四川,父母年纪大了,来回奔波不方便。于是,经过沟通,两地采取了联合办理的方式。在浙江省第二监狱的统筹协调下,7月初两地血液采样,8月初DNA鉴定报告出炉。四川当地派出所顺利为杨某的女儿办理了落户手续,顺利入学。

  杨某说,通过这件事,他真正体会到了法治的温度、政府的挽救、社会的包容,“以后一定会悔过自新,踏实改造,回报社会。”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对于教育改造罪犯,浙江省第二监狱401分监区的民警们既有观察入微的细心,也有滴水穿石的耐心。

  “修心才能治本。”丁超超说,监狱连续多年打造的“全民阅读月”“书香监区”等特色活动都是从“修心”这个理念出发的,“都说十年磨一剑,我们是磨了一把钥匙,一把开启服刑人员新生的‘钥匙’。”

开展“全民阅读月”“书香监区”等特色活动。浙江省第二监狱供图

  姜某刚入监的时候,脾气非常暴躁,很少和人交流。监狱民警就格外关注他,主动跟他交流、接触,但是他始终都不愿说话。经细微观察后发现,姜某偶尔会翻阅报纸,监狱民警就找机会把他带到了监狱图书馆,正是这样一次细心的发现,打开了姜某阅读修心的大门。

  3年时间里,姜某在图书馆留下了一千多条借阅记录,并在监狱民警的鼓励下,通过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段自学考试的课程。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用1年半写成19万字的散文《痕迹》,这部散文在服刑人员中的影响很大,大家都很受触动。

  有了文化对内心的充盈,姜某回归社会后,能理性分析事情,客观面对现实,不再好高骛远。目前他在离家不远的一家印染厂务工,生活稳定,和身边人相处和谐。

  “人是可以改造的。监狱管理工作是‘法度与温度’并存的,我们就是要让服刑人员经过修心改造,能够成为一名人格健康、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丁超超表示,看到一名名服刑人员的转变,自己的心里总会充满一种成就感,在监狱改造好一个人,可能会幸福一个小家庭。小家庭幸福了,社区就稳定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