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9:29:44 来源: sp20250101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的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容。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亟须高品质生态环境作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不断向高品质转变。高品质生态环境离不开高水平环境保护,应在高水平环境保护中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让高品质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创新性。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归根结底是一个发展问题,也必然是一个创新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国经济社会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总抓手,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革命,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高品质生态环境通过供需结构的变化与创新,势必会对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产生重要而深刻的推动作用。
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协调性。生态环境是一个多维、复杂的系统,具有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重属性。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内在地要求生态作为统一的自然系统,必须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使之相互间形成紧密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求生态作为统一的社会系统,必须实现生产与消费、城乡与区域、国内与国际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协调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品质生态环境为释放协调发展所蕴含的潜能、助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客观必备条件。
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绿色性。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既要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还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要实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从根本上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经济财富、社会财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高品质生态环境以其鲜明的绿色性,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开放性。当前,我国已经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客观地要求我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以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主动承担同国情、能力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主动引进先进的生态环境治理技术与管理方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开展绿色发展双多边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高品质生态环境以其鲜明的开放性,成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推动器。
高品质生态环境拥有鲜明的共享性。高品质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向高品质转变,最终目的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高品质生态环境,是践行共享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体现。
此外,高品质生态环境还有鲜明的安全性。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生态环境要求守住自然生态系统安全边界,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把握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然而,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能耗控制的力度和精准性仍需加强。长期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我国能耗强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不少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的源头精准防控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如何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考题。
污染防治仍需深入推进。当前,我国流域水环境及饮用水安全仍然面临不少潜在危险。农村面源污染突出,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一批人造新污染物呈现高发特征,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远超传统污染物。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的多目标治理模式,对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操作要求。
生态环境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不足。重化工业发展与城市化扩张,凸显了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一些地方出现土地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仍在探索之中。如何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是长期重大课题。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生态环境治理仍过于依赖行政手段,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市场体系、技术体系和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环境风险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参与国际治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破解难题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以生产消费结构优化增强能耗控制力。落实“双碳”目标任务,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降碳。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有序减少煤炭使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全民持续提升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治理重要江河湖库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重点加强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依法依规整治岸坡垃圾、水面漂浮物、黑臭水体等,推进污染土壤修复。大力发展废气、污水、垃圾的收集处理技术和产业。提升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与治理效率。按照全生命周期推进新污染物的治理工作。
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有机衔接。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安全管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中央政府对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生态价值补偿。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长效机制。完善环境风险预警防控与应对机制。
加大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善支持高品质生态环境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与绿色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系。完善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机制和制度。加快构建污染源执法监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作者:綦鲁明,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