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技艺”壮大“指尖经济”

发布时间:2025-01-01 07:34:12 来源: sp20250101

“根据行业协会的估算,四川农村手工艺大师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8月1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农村手工艺保护发展的总体情况。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说,四川通过系列举措,有效保护农村手工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四川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手工艺的种类繁多,涵盖传统美食、茶艺、刺绣、染织、编织、手工画、雕塑、陶艺、漆器、金属工艺、盆景园艺等类别,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近年来,四川陆续发布四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并持续开展保护传承,取得了扎实成效。

创新方式,壮大传承队伍

2017年至2023年,四川连续7年组织开展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活动,从各市州推荐的近2000人中评选出了287名大师。

“ 马边彝绣始于三国,盛于明清, 一直流传至今,是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瑰宝。”马边彝绣传承人乔进双梅说, 马边彝绣配色 大胆、花纹独特,在追求服饰个性化的今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5年,乔进双梅联合几位绣娘创办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迅速打开了市场。

“我们分片区在6个乡镇设立工作服务站,在马边县15个乡镇开设彝绣培训班,累计开展培训超500场次,培训绣娘超3万人次。”乔进双梅说,该培训统一了彝族刺绣标准,提升了绣娘的技艺水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832人就业增收。

几年来,北川的羌绣传习所培训绣娘9000余人,带动300余位妇女灵活就业;青神竹编为6个省市、川内20个市县培养技师16000多人。四川整合非遗工坊、行业协会、高职院校等平台,不断健全乡村工匠培育体系。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农村手工艺,正在四川发展壮大。

打造品牌,促进产业发展

每到周末,洪雅县柳江古镇的“童老幺非遗茶食”小摊前,总是围满尝鲜的食客。摊位后面,川种雅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童云祥与徒弟祁健伟分工明确,一人在锅前翻炒新鲜茶叶,一人用茶叶制作茶豆花、茶冻等茶食,制作过程极具观赏性,所制茶食也十分可口。

“有创意”“味道好”“巴适”……每当听到游客的肯定,祁健伟的心中都充满成就感:“把老手艺不断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传承手艺不能死板,要与时俱进,提供满足现代人需求的产品。”童云祥从小便跟着父辈采茶、制茶,练就了手工制茶的本事。他一改过去杀青后取出晾冷再揉制的工序,全流程在锅中完成制茶,所制茶叶更香、更耐泡。

四川注重引导农村手工艺人在传承技艺的同时,学习经营知识,打造品牌。四川组建田园乡创学校,开展乡村艺人创新创业技能培训,培育会设计、精技艺、善经营的农村手工艺人才,引导手工艺人走品牌发展之路。

近年来,一批符合市场需求、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手工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型升级。郫县豆瓣、中江挂面、蜀绣羌绣彝绣、草编竹编藤编等,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绵竹木版年画,要先在稿纸上勾画图案,再反贴在木板上,按线条雕版,然后印刷、着色,形成这样漂亮的年画。”绵竹年画传承人李明生的工作室常常迎来研学团队。他总是耐心讲解绵竹年画的起源、内涵、特征、价值等内容,并手把手指导同学们制作,让大家切身感受这一艺术的独特魅力。

“孩子们亲身参与年画制作的全部工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李明生说,孩子们乐意学,这门技艺才能很好地传承。

四川建立乡村工匠目录清单,将超5万名农村手工艺传承人登记造册,覆盖了刺绣印染、编织扎制、雕刻彩绘、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等20余个行业领域,包括国家级传承人80人、省级传承人802人。

近年来,四川组织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手工艺精品展、川渝民间工艺双创精品展等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发展手作体验、非遗研学、乡村美食等旅游产品,认定了171家非遗体验基地,建成25个传统手工艺特色村寨、小镇,推出10条非遗旅游线路,推动手工艺元素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崇州市竹艺村依托道明竹编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艺术创作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网红村;蒲江县明月村打造陶艺特色小镇,陶艺、美食及民宿体验持续火爆……四川深入挖掘农村手工艺资源,讲好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力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些手工艺不断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责编:王震、申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