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21:48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网 合肥10月30日电 (记者 张强)“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安徽省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幕已经拉开,新农村大有可为;写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这篇大文章,需要人才支撑,新农人大有作为。”30日,安徽新农人徐文杰在向记者谈及未来时,信心满满。
10月30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新农人协会——安徽省新农人协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立。张强 摄当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新农人协会——安徽省新农人协会在安徽省合肥市成立,旨在将安徽全省服务乡村振兴、返乡创业的人才汇聚起来,打造一个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新农人交流合作平台。
1991年,徐文杰出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均庆村,父母都是农民。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成了一名都市白领,父母都期盼着他在大城市购房娶妻生子扎根。
2016年,长江流域出现洪涝灾害,徐文杰回乡看到父辈们的养殖塘口因为内涝全部淹没,几乎绝收。这一场景深深刺痛了徐文杰,让他萌发了改善农村产业现状的想法。
2017年,徐文杰决心回乡创业,主营河蟹养殖和农产品电商,采用“电商企业+科技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企业运营模式,注册河蟹品牌“一对活宝”,致力于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特色企业。
经过6年的艰苦创业,如今一对活宝当涂螃蟹养殖基地面积近万亩,年产值破亿元,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700万元,带动了上千户养殖户增产增收。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枞阳县青园心家庭农场法人余青青,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一名新农人代表。
2012年,余青青从合肥师范学院毕业后,前往广州从事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春节回家过年后,发现村子的变化很大,村里修起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楼、道路四通八达,很多家庭还买了私家车。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的人气却不怎么样,几乎都只剩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不少良田也被撂荒。”余青青说,看到撂荒的土地,她萌发了回乡种植蔬菜的想法,便和大学毕业的弟弟辞职回家创业。当年就在村里流转250亩土地,建了150亩蔬菜钢构大棚,种上了大棚蔬菜。
虽然种菜很辛苦,也走了不少弯路,遇到过大雪、旱涝等灾害性天气,但余青青和家人携手共渡难关,创业梦想正慢慢变为现实。今年,余青青还引进农产品溯源系统,将蔬菜生产过程及时上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吃上放心蔬菜。
余青青还致力于带动更多的乡亲富起来,公司和农场每年吸纳用工70余户,其中困难户23户,户均每年增收1万多元。
余青青说:“未来,我们将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好的经验做法,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同时充分利用铁铜江心洲的地理优势,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带动家乡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成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2014年初,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波和他的爱人放弃了安徽省会合肥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黄山,注册了“有农”品牌,开展优质粮油规模化种植,从门外汉变成了一名新农人。
9年来,徐海波和爱人坚持科技兴农、创新发展,从单打独斗到融合共享,在开展规模化种植上,从单一的土地流转,到开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再到联合家庭农场成立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互补发展。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推广“服务主体+村集体+家庭农场”的共赢发展模式。
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上,以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的农事服务中心为支撑,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推广集成化生态种植新技术。在精耕细作上,通过开发数字农业管理平台,把智能装备落地,强化田间管理,制定标准化的生态高效栽培方法,确保优质高产。在产业链条上,推广优质品种,通过种、加、销产业链延伸,树立品牌,实现农业增效。2023年,稻油、稻麦生产服务面积达8万亩。
徐海波介绍,下一步,他将继续实践探索,在生产合作模式上,发挥村集体的“治理”优势,发挥有农公司的“管理”能力,发挥小农户的“监理”作用,小农户把农田以经营权入股合作方式,与村集体、有农公司共同成立强村公司,开展规模化粮食种植,深化利益联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上,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融合、多层次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此外,在农业增产增效上,通过“产量种给大户看,效益算给大户听”,争取实现每亩收入超3000元的目标,让大户种田更轻松,效益更有保障。在合作推广上,计划成立服务联盟,通过数字农服平台,让产业链上各个要素对接更精准、更容易。(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