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1:57:03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张素)“‘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此番表述引发热议。
“第二十条”,即中国刑法的第二十条,该条款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等作出了规定。但因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不法侵害、防卫与互殴等情形的判定存在争论,该条款一度处于“沉睡”状态。近期热映影片《第二十条》取材于真实案例,揭示司法实践中适用正当防卫条款的曲折过程,引发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讨论。
近年伴随司法实践推进,“第二十条”逐渐“苏醒”。截至今年,“正当防卫”连续6年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 记者 盛佳鹏 摄今年的“两高”报告均提到“第二十条”适用进展。最高法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3年,77名被告人被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最高检报告指出,仅在去年,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同比上升25.5%。
数据背后是大量鲜活案例。《第二十条》片中人物、情节等,取材于“昆山反杀案”“涞源反杀案”等一系列案件。在今年的“两高”报告中,还有湖北某棋牌室管理员正当防卫案、广西某快餐店老板正当防卫案等新的司法实践案例。
不过,现实中适用正当防卫制度,依然面临一些难点。例如,正当防卫辩护观点很少得到采纳;很多案件缺少完整的录音录像,当事人各执一词,收集固定证据不易;正当防卫、互相斗殴难以清晰界定,且存在防卫不适时、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围绕“第二十条”持续落地执行,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表示,相关部门应推进涉正当防卫案件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的制发工作,结合案件情况,直观、具体地阐释如何依法适用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杨再滔认为,让正当防卫制度不再“束之高阁”,关键在于“坚持以证据为中心,穷尽手段调查取证,让法定事实无限向客观事实趋近”。
这位检察官还表示,办案时要将心比心、情同此心地去判断正当防卫的防卫紧迫性、防卫方式、防卫限度。同时,执法人员、司法人员更要有“法治担当”,对“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等错误倾向坚决说“不”。
正当防卫的本质是鼓励民众向不法侵害作斗争。对于正当防卫,今年的“两高”报告均表明态度,明确强调“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让“第二十条”持续落到实处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例如进一步完善保护机制,使社会公众敢于直面不法行为而无后顾之忧,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姚卓匀表示,对于见义勇为情境下的防卫过当,立法应充分考虑防卫行为的程度和防卫人的主观责任,在刑罚设置方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