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塘栖广济桥(大地风华)

发布时间:2024-12-27 10:20:08 来源: sp20241227

  大河,小河,河流穿行在广袤的大地上。若从高空俯瞰,河流时而隐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袒露于平原之上,就像一条条黄的、绿的,甚至白的绸带,虽看不清它们的流动,却能感觉到水的柔软和坚定。水在大地上用力划出的痕迹,或笔直或弯曲,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而到了市井稠密的江南水乡,河流则化作亮晶晶的丝线,蛛网似的,柔情万端,环绕着一座座城市和乡村。

  连接起河流岸边人间烟火的,是那河上的大桥小桥,就如唐装上的盘扣,连起两边的衣襟。那些造型各不相同的桥梁横跨于河流之上,让两侧的沃野街巷没有了阻隔,气息相通地交融在一起。浙江杭州临平区塘栖镇的运河之上,有一座古老的广济桥,正是那样一座桥。

  一

  第一次来到运河边的塘栖镇,是在几年前的秋天,阴雨蒙蒙的,刮着风,老远就看到了那座七孔石拱桥,让人陡然提起了精神。已近暮色的天空背景下,它看起来一派平静,七个弯弯拱起的石孔,就像七轮弯弓,含着不动声色的沉稳和自信,竖立着,一定是经过岁月磨砺而养就的。

  这广济桥,曾名通济桥、碧天桥,又俗称长桥,传说最早建于唐代,已无从考证。但在清光绪《唐栖志》中有明确记载,建于明代弘治年间:“通济长桥在唐栖镇,弘治二年建。”从那时到如今,也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这桥笃定地将时光一寸寸凝固在每一块石头里,成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看起来,它宠辱不惊,并不在意河水的一去不复返,只是沉默地守候着大地,守候着运河旁的小镇。

  相较于大江大河上日益增多的现代化大桥,塘栖镇的广济桥只能算是一座小桥,但在五百多年前,与江南那些随处可见的“流水人家”小桥相比,它又是一座兄长级的大桥了。广济桥的跨度近百米,从桥下到桥顶,桥两坡各设石阶八十级,让人行至桥前,不得不抬头仰视,顿生巍然之感。拾级而上,胸中浮躁之气不觉渐消,待到桥顶,一股清风吹来,风里夹杂着运河的湿润,更令人神清气爽。

  二

  那日登上桥顶,放眼望去,南方的远处正是闻名的超山主峰,那超山每到寒冬时节便会梅花盛开,“春风度我向超山,人在红霞翠霭间”。观近处,塘栖古镇的景色则尽收眼底。

  广济桥下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蜿蜒而来,催生出市井繁华。有史记载,塘栖镇“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而因明代漕运的开通,凡苏州、无锡等地至杭州的商船必经此地,水陆辐辏,商家鳞集,塘栖镇成为杭州的门户,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繁盛时期,镇上的弄堂据称有七十二条半,石桥三十六爿半,可见这小镇人烟有多么稠密。

  我请教当地的朋友小吴,何为半条弄堂?又何为半爿石桥?他又请教了当地文史专家,说民国之前这里的太史第弄向东有一条支弄,灰堆弄后面有一条半截弄,都没有名字,因此就这么叫下来了。那随运河在镇上的穿行而建起的石桥,其实是三十七座,其中那半爿桥名为西龙桥,因南边高,桥面与街面平齐,而北边低,远远看去就像只是半爿桥,故称为三十六爿半。

  江南的意趣果真是随处可拾。

  如今的街巷已然齐整,为使广济桥免受繁重的航行压力,政府兴建了一条复线航道,对老航线实施封航,广济桥作为文物得到保护。同样完好保留着的,还有从前的郭璞古井、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等文化遗产。古风犹存的小镇,引来东西南北的游人,津津有味地流连其间。镇上的居民则见多不怪,任由游客来来往往,不受干扰地聚坐在运河旁的小亭子里,或是巷口花园处,自在地下棋打牌、闲聊,延续着祖辈们的闲适祥和。

  那天在桥顶上,我们一行看着四周的风景,嚷嚷着要合影留念,在桥栏的石条坐下,请桥上经过的一名中年男子帮忙拍照。男子很热心,教我们摆弄姿势,说话间不像是当地口音,一问是从四川来的打工者,专门在工地上拆装脚手架,已经干了七八年。他在塘栖镇上买了房,并且带来了不少四川的亲戚朋友,跟在他身边的一名年轻小伙便是他的侄子。

  “这个地方好,对外乡人也好。”小伙子笑嘻嘻地说。

  要说这广济桥,五百多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南来北往的客,这地方古来就是一座开放的小镇,从来没有拒绝过外乡人。四川的叔侄俩也在桥上照了相,立马发在了微信朋友圈,他们对着手机一边说笑一边看点赞,一脸满足。

  三

  今年深秋时节,我再次来到塘栖,过往的人群比几年前多了很多。从广济桥拾级而上,一步步,容不得驻足细想,身后早有人流涌来。人头攒动之中,当地的朋友指着系在桥两头的“水北街”和“水南街”,说一条牵着历史,一条系着现代,小镇老街正在逐步打造国际化特色老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对于一群群走进小镇的游人而言,从广济桥头延伸开来的一家家百年老店,铺排着花样繁多的美食,让他们格外兴奋。老店自有气派,凭那大门上一块块古色古香的匾额,不用言语便知根底深厚:百年汇昌、朱一堂、同福永等,都是叫响一方的老店,不只是水乡十里,即便在苏杭一带也皆有美名。

  信步走进百年汇昌的大门,不仅尝到这家店祖传秘方配制的糕点,而且还嗅到了一股书香。店掌门是一位读书之人,在这寸土寸金的小镇上,底楼作为商铺,店堂里挂着一块匾额,上写九个大字:“不二价、不吹牛、不欺客”。楼上则成了他多年打理的一个小博物馆。

  我沿着窄窄的木梯爬到二楼,不由吃了一惊,这里竟然收藏了不同年代的上千件糕点模具,一排排陈列在玻璃柜里。看罢方得知,江南糕分有糠糕、豆糕、糍糕、重阳糕等多种,而糕模也是式样诸多、刻法不一,有的吸收了剪纸技艺,采用阴雕刀法;木质则有紫檀、楠木、核桃木、花梨木等。只见那些器形或圆或方,大小各异。刻制的图案让人一时看不过来,鱼跃龙门、蝴蝶、寿桃、聚宝盆、牛、仙鹤等,都是些吉祥之物。看上去,那些模具的木头大都已变成褐色,纹路十分圆润,可以想象用这些模具不知打制出了多少糕点,又递交给多少人手拎盒装,然后走进一户户人家。柴门微启,烛光映照间,那一份香甜又会给多少人带去喜悦。

  这样一想,这广济桥下的老店俨然一本本耐读的书。

  百年汇昌的店掌门说:“因为有了广济桥,才有了塘栖的繁华,我要把老店最原汁原味的东西一直在运河边守下去。”说话间,一些上海、苏州、杭州的朋友三三两两地走进店来,有一位是在杭州开书店的,对这百年老字号的糕点赞不绝口,顾不得斯文,当场就试吃了一个土灶煮的粽子、一个小桃酥,又买走了几大包。

  水北街的老字号,若要一家家去细品,只怕是三天三夜也品不过来。而水南街那边,兴起的是当下的时尚休闲风,开有江南阿二、王元兴酒楼等本土餐馆,还有快餐店、咖啡吧、酒吧等。小镇古时便引来四方风气,而今添加时尚也算是一种传承。

  每到夜晚,广济桥下的大运河畔,一溜溜红灯笼便亮了起来,直到次日凌晨,食客云集,热闹非凡,正是花市灯如昼。据称,这条美食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后人设计,于前几年开街,已有三十余家知名餐馆入驻,东西南北,各路风味,都聚集在了广济桥的周围。

  塘栖人说,高峻挺拔的广济桥是塘栖的龙鼻,运河上的弯弓,也是他们的骄傲。广济为桥名,恰应了广为民众之意,古来至今,这桥是越来越为人所喜爱了。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20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