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8:50:41 来源: sp20241118
巴南区石龙镇覃家大院。 资料图片
走进重庆市巴南区天星寺镇,一处结合川东民居与徽派建筑特色的院落“别花山房”安静矗立。“别花山房”在清代“廖家大院”的基础上修缮保护,如今是一处独特的民宿。
“‘别花山房’是具有典型巴渝风格、巴县传统和巴南特色的‘巴县老院子’。”巴南区博物馆馆长黎明说,巴南区这种明清以来的古建筑遗存有200余处。近年来,巴南区对“巴县老院子”进行保护,一个个乡间老院子正变成一幅幅诗意图景。
巴南区的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水运畅达,陆路密布。随着商贸兴盛,人员往来频繁,巴县出现了一座座精致的民居大院。“别花山房”,融合了江南元素的马头墙建筑风格,又结合川渝地区的穿斗房结构,石刻、石雕十分独特;“覃家大院”,木板壁雕刻、镂空窗花满是乡愁回忆……
“这些古建筑记录着巴渝百姓的生活百态,要细说其背后的巴县文化,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万耀东说,巴南区将这些具有较高建筑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的巴县传统院落,统一命名为“巴县老院子”。2021年,巴南区启动实施“巴县老院子”品牌工程,目前已完成全区传统院落资源的调查摸底,收集具备开发价值的“巴县老院子”80余处,计划分3年对其进行多渠道活化利用。
沿着老宅的木楼梯拾级而上,推开木窗眺望,马头墙外,翠竹风中摇曳。这幅如诗的画面展现在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朱家大院,一座由6个天井、99间大小房屋等组成的复式四合院建筑群。“‘巴县老院子’是不同时期巴渝传统民居的代表,保护好它们是延续历史文脉,守护乡村历史记忆的重要工作。”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耿琴说。
“古宅今用,我们决定在大院建一所学苑书院”。朱家大院负责人赵洁介绍,朱家大院建筑修缮采取“修、补、换、清”4种模式,尽可能让大院保持原有风貌。修是修缮现状建筑破损的屋面和结构;补是补充建筑缺损的墙体构件;换是对建筑中损坏严重的构件进行更换;清是清理建筑立面。上千个日夜后,朱家大院焕发了新光彩,成为一个万册图书搭建的文化空间。
“朱家大院改造后已承接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研学活动40余场,成为融合图书馆、剧场等多功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巴南区南彭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彭伟说,“对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让这座百年危宅实现华丽蜕变。”
位于巴南区天星寺镇花房村的“花房筑·明院”,原是村民赵玲家闲置十几年的农房,长期杂草丛生,如今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点。负责人刘晓波说:“现在老院子每逢节假日,至少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为了盘活更多闲置乡村老院子,巴南区采取直接出租、入股经营等盘活利用方式,推动民宿业发展。2019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刘晓波找到了赵玲,希望其将老房子折算入股,交由公司经营。改造老院子时,刘晓波大面积保留土坯墙、老木梁,新增了现代化住宿设施,让破败老农房迎来新生。如今,旧石板铺就的院坝里,一座座竹亭村舍掩映在蓝天绿树之间,行走其间,心旷神怡……
民宿生意旺,作为股东的赵玲每年可分红两万元左右。不仅如此,老院子还唤醒了周边的闲置房屋和劳动力,当地不少村民经过专业培训,成为民宿的服务员或管家。周边农货也被“打包”进老院子中,成为丰富项目内容、吸引游客的特色产品。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1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