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9 09:40:24 来源: sp20241229
科技日报兰州1月31日电 (记者颉满斌)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核化学室研究员秦芝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束流轰击金属钍靶,并用自主研制的自动化分离设备,成功制备医用同位素锕-225。相关成果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
作为可应用于肿瘤靶向α粒子疗法的放射性同位素,锕-225具有匹配肿瘤靶向治疗非常好的半衰期。其较高的线性能量传递值能够有效打断DNA双链,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极小,因此被广泛用于治疗小体积肿瘤和多种转移性癌症。
国际上用于临床研究或药物合成用的锕-225同位素,主要用钍-229衰变产生,每年产量不足2.5居里(放射物强度单位),而我国全部依赖进口。高能质子辐照天然钍靶生产锕-225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但是该方法中的散裂反应产物复杂,几乎覆盖半个元素周期表近400多种核素,使得化学分离纯化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秦芝团队利用HIRFL提供的束流轰击金属钍靶,打通了医用同位素锕-225的化学分离纯化流程,并采用自主设计加工的自动化分离系统,实现了医用同位素锕-225的高效、可重复批量化分离纯化,成功避免了高剂量放射性对手动操作人员的潜在风险。
实验表明,该工艺流程可有效剔除其他散裂杂质,使锕-225产品的放射性纯度达到94.7%,两次实验共分离出锕-225约13.5微居。秦芝团队随后利用分离纯化后的锕-225成功开展了靶向药物锕-225-PSMA617的标记,并开展了前列腺癌细胞实验。
据悉,秦芝团队下一步将在此实验基础上提高束流强度,尝试进一步提高锕-225产额,为后期近代物理所和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的锕-225的量产和平台建设与示范奠定基础。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