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3:59:20 来源: sp20241117
本报记者 纪文慧
短短一年,锂价犹如坐上“过山车”。在最高涨至每吨60万元后,去年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最低跌破10万元。今年3月以来,价格稍有抬头,目前徘徊在每吨11万元。
锂价震荡引发市场担忧。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一度带动以锂为代表的新能源用矿产价格飞涨。如今,新能源汽车增量趋稳,新能源矿业市场前景如何?就此,记者展开调查。
市场仍有空间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竞争,新能源矿业市场仍处于加速成长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矿业市场首席研究员朱清告诉记者,短期来看,供需阶段性错配导致锂矿市场震荡,由于此前上游锂矿开采速度一时无法满足下游生产制造的大量需求,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但随着供需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以锂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仍有广阔空间。
全球碳中和进程不断推进,涉及绿色能源的锂、钴、镍等关键金属需求量大幅提升。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40年,清洁能源所需矿产资源量占矿产资源总需求量的比例将高达40%至90%,电池所需的矿产资源量将增长33倍,其中,镍、钴、锰的需求量将分别增长140倍、70倍和58倍。
强大需求引来多方投资入局新能源用矿产勘探与开发,大量发展机会涌现。“过去,传统的资源竞争主要集中在化石能源和大宗固体矿产领域。未来的资源竞争将更多集中在战略性新兴矿产领域。”在朱清看来,相较于市场格局已较为稳定的传统能源矿产,新能源用矿产市场尚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尽管头部生产商集中度较高,但在资源勘探、开采利用、优质矿山建设等方面存在大量机会,蕴藏着较大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演化存在更多可能。
我国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上走在国际前列。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占比超60%、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
“从产业链看,我国在新能源产业中下游具有全球优势地位,但这离不开强劲需求以及大量利用海外新能源用矿产。”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贾文龙分析,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第一消费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贸易大国,但却大而不强。所谓“不强”,体现在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较弱,即上游矿产原料的国内自给率与下游生产制造和中游冶炼加工能力并不匹配。要多措并举,抢抓机会,推进矿产资源多元稳定供应。
加大找矿力度
开年首季,新能源找矿传来捷报。四川雅江探获氧化锂资源近百万吨,这也是亚洲迄今探明的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
“我国已探明资源量折合锂资源超过540万吨,预测资源潜力为1760万吨。要持续扩大产业力量,推动技术创新,加速释放资源优势。”朱清说。
为补齐产业链上游短板,国内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正在发力。2022年度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显示,我国锂、钴、镍战略性新兴矿产储量同比分别增加57%、14.5%和3%。
去年以来,自然资源部连续出台《矿业权出让交易规则》《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等多项文件,从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政策、加强矿业权出让转让市场建设、拓宽找矿资金投入渠道多方入手,为矿企减负赋能,调动市场活力。
其中,《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针对出让收益征收节奏靠前偏快、矿企负担较重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出让收益征收方式上明确按出让收益率征收这一方式,同时降低按金额形式征收的首付比例,最大程度延长分期缴款年限,均衡矿业权人财务负担的时间分布。这降低了企业成本,打消了部分地勘单位的顾虑,有利于推动产能加快释放。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此前刊文指出,矿业项目普遍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对政策供给的科学性、系统性、稳定性依赖较大。既要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考虑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这个特殊实际,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是盘活更多资源的关键。”贾文龙介绍,目前我国生产的碳酸锂八成以上为矿石提取,存在品位比较低、开发成本高的情况,要立足全产业链破解难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既要加大矿山硬质岩采锂技术和盐湖提锂技术攻关,也要强化锂、钴、镍等新能源用矿产探测和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促进潜在资源转化为实际供应能力;在产业链建设方面,加强战略性资源产地、产能、产品的一体化储备体系建设,推动资金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配置资源
“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先天的地域性,但在资源配置上具有全球性。”中国矿业联合会总工程师干飞认为,受限于我国资源禀赋,前往海外进行新能源用矿产资源投资与开发符合开放共赢的发展要求。
一方面,部分高品位新能源用矿产多分布在开发能力较弱且需求量有限的地区,资源转化与利用率低,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需求强劲地区往往工业基础扎实,在开采、提取与加工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与矿产丰富地区合作,既能充分释放资源价值,也为当地提供了技术、人才和就业机会。
相较于铁矿石等矿产,我国矿业企业在新能源用矿产海外布局上起步较早,获得了一部分发展先机。记者梳理发现,作为国内较早开启出海寻锂的企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如今已在全球锂资源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新能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宁德时代、长城汽车等企业也加速出海,在全球锂矿资源开发中占据一定比例。
新能源海外寻矿,困难与挑战也接踵而至。其中,地缘政治已成为当下制约矿业企业进一步布局海外时不可回避的影响因素;此外,尽管我国海外矿业投资主体众多,但缺乏成熟、专业化的矿业投资基金,容易出现发展势头好却融资难的情况。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2022年1月,国内矿业巨头——紫金矿业正式完成对加拿大新锂公司100%股权并购的交割。后者拥有世界最大的锂盐湖项目,且资源量大、品位高、杂质低,开发条件好,具有较大扩产潜力。
“矿产资源是矿业企业的核心基础,尽管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在庞大市场需求面前,企业要坚定全球化发展的信心,主动拥抱新能源革命。”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在202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如是表态。
干飞表示,经过多年积累,我国矿企在地质勘查、采矿、选矿、冶炼、环保等方面拥有优势,这些经验也是国外矿山所需要的。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要培育壮大优质企业主体,从吸引国际人才、制度建设、文化融入等多方面提升企业全球生产与经营能力;加强金融配套服务,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支持。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