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03:38 来源: sp20241114
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做好2024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共包括聚焦“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以下简称“百千工程”)、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中关村等重点任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七方面内容。
提高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抓好农业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有序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受损住房原地重建和同村异址新建,扎实推进整村异地安置村村庄规划建设,同步做好道路、路灯、绿化、厕所、供排水设施等恢复重建。用好平原区与受灾区结对帮扶机制。做好因冲毁、塌陷及耕作层流失造成农田功能丧失的耕地地块修复或补划,春播前完成灾损高标准农田修复和配套设施建设,入汛前基本完成灾损设施大棚、畜禽和水产规模养殖场恢复生产。
同时要强化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健全农业农村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强化高温干旱、暴雨洪涝、暴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和农情综合监测,完善灾前灾中灾后相关技术措施。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健全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和种苗调拨机制。提高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强化电力、供水、通信等设施抵御巨灾能力。实施水库、河堤除险加固和山洪沟道治理等工程,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平急两用”设施。完善基层应急动员机制,强化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蔬菜年产量200万吨以上
《实施方案》要求,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续提升“菜篮子”产品供给品质和保障能力。粮食安全方面,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增产的重心放在提高单产上,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推广,建成一批高产高效示范区、示范田,确保粮食总产量只增不减,高标准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蔬菜产业方面,实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稳定蔬菜年产量在200万吨以上,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布局,规划建设35个规模提升群、10条产业推进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实施方案》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编制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坚决守住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66万亩耕地保有量红线。加快推进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试点,推广应用农田物联网、智能高效节水等技术装备。
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进一步发展。持续共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环京周边新建蔬菜生产基地50家,总量达到180家、面积12万亩以上。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共享,联合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培育、设施农业等方面技术遴选和推介。
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驱动。《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创建平谷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吸引一批国内外一流农业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
深化“种业之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加快推动通州区、平谷区、延庆区种业创新示范区和昌平区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围绕露地蔬菜智能化自主移栽、番茄自动采摘、生猪智能精准饲养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实施方案》要求,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建强产业发展平台载体,扎实推进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平谷良种蛋鸡、密云西红柿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新增国家级、市级生态农场80家。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污染治理。推动农业节水技术应用达60万亩以上。
农村议事厅覆盖率达到95%
在乡村治理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不低于7.8%。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强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进善治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管用有效的乡村治理方式,办好农民家门口的事。及时总结宣传一批乡村治理典型。加强农村网格化管理,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开展村级议事协商示范点建设,推动农村议事厅覆盖率达到95%。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重点
4万名农村劳动力将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
北京还将扎实推进“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示范村、1000个左右提升村,以示范村创建为牵引,带动提升村补短板,引领2000个左右村庄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50个山区村庄供水站标准化改造,完成50个村庄污水治理,建设300公里“美丽乡村路”,扎实推进300余户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1万余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巩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成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240个。
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北京还将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实施方案》要求,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探索“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等解决承包地细碎化的有效路径。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小农户提供农资供应、生产加工、产品营销、仓储物流等居间服务,发展乡村餐饮购物、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方案》要求,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统筹利用各类就业促进政策,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开发更多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新增4万名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