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25:41 来源: sp20250108
“事情必须整巴适,钱也应该足额兑现。”日前,四川省丹棱县村组包片干部黄旭按照纠纷调处流程第一时间赶到耙耙柑种植户郑某家,很快化解了套袋工人和郑某之间各执一词的劳资纠纷。工人整改完毕后,郑某很满意,立即全额支付了工人工资。
丹棱是桔橙种植大县,眼下是种植户们最忙的季节。“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桔橙买卖、居间、运输合同及土地承包流转等纠纷频发高发。”丹棱县人民法院院长冷晶告诉记者,该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形成了“五调融合”工作法,就地就近化解桔橙产业矛盾纠纷。近三年,全县90%以上的桔橙产业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助推了桔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首发纠纷“马上调”
类似黄旭这样的村组干部,是“五调融合”工作法中处于最前端的调解力量。
丹棱法院司调中心副主任童小芹告诉记者,依托解纷中心户前端调解、网格员及时调解、结对法官指导调解,大部分首发纠纷在萌芽阶段就能及时化解。
在丹棱桔橙种植重点区域,村组干部、种植大户等316户被确定为解纷中心户,他们身处纠纷发现调处的前哨,第一时间发现和调处种植、收纳、农资等矛盾纠纷。网格员是及时调解的主力,网格员发现纠纷后,马上报告、马上调处,疏导当事人对立情绪,防止纠纷扩大升级。法官是调处纠纷的指导力量,“一村一法官”推行以来,法官每周通过电话对接,及时发现掌握矛盾纠纷情况;每月上门走访,提供合同签订审核等法律服务;每年为结对村开展法律和调解技能业务培训,提升纠纷排查调处能力。
在三个层面力量的有效配合下,一个个首发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果商王某在凤凰村收购爱媛橙,与果农周某约定价格为2.3元/斤,当场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5000元,约定10月6日摘果。采摘当日,周某已摘下约5000斤,价值约12000元,但王某以行情变动为由拒不收购。解纷中心户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村组包片干部。当天下午,包片干部主持调解,调解期间双方对是否构成合同违约存在认识分歧,包片干部当即连线该村结对法官郑静瑶。
经法官释法明理后,王某自知理亏,态度有所转变。包片干部适时抛出多种方案,最终兼顾果农果商利益,双方达成协议:王某联系其他同行收购周某家已采摘下的爱媛橙,定金不退,树上爱媛橙由周某自行处理。该纠纷快速得到调处,避免拖延造成水果腐坏损失扩大,也充分维护了果农、果商长期合作关系。
异地纠纷“线上调”
2021年2月,外地果商廖某向丹棱本地果农张某预订了春见橙,支付定金1万元。但因疫情,廖某无法来丹棱上门收果,张某又不同意退还定金,廖某则向村委会求助。包片干部立即向张某了解情况,张某非常担心春见橙卖不出去利益受损,所以态度十分坚决。眼见纠纷确实较难调处,包片干部赶忙联系了该村结对法官彭芳。
“那时我们已经有了线上调解平台。”彭芳告诉记者,他们在线主持调解,最终廖某联系了丹棱周边的另一客商收购张某的春见橙,免去了张某的后顾之忧,张某也将1万元定金退还廖某,纠纷顺利化解。
主要用于解决异地纠纷的线上调解机制正在不断充实、优化。童小芹告诉记者,一是丹棱法院搭建了线上解纷平台。建立网上视频调解室55个,推广手机“多元解纷”小程序,实现咨询、调处智能化,确保线上调解“有阵地”。二是整合线上解纷力量。整合全县解纷中心户、网格员、村组干部和志愿者,组成385人的在线解纷主力军,确保线上调解“有人员”。三是做实线上解纷保障。县财政落实专项经费,配备相应设备,并对线上调解员进行个案补贴,确保线上调解“有经费”。四是大力推行线上司法确认,以司法的强制性提升线上调解的有效性。近三年来,全县线上调解成功的销售、运输、存储、劳动争议、商标侵权等纠纷700余件,线上司法确认300余件。
类型纠纷“示范调”
直播带货、果品保险等新型纠纷,摆在了法官面前。
彭某卖出脆红李6万斤总价21万余元,由某运输公司承运送至山东交给果商吴某。吴某运营了一个同城配送的抖音店铺,日常直播卖果。抖音买家收货后发现坏果较多,差评不断,吴某抖音店铺客源大量流失。吴某认为是彭某的水果质量问题,拒不予支付剩余货款和运费,彭某向村委会求助。包片干部考虑到果商和运输公司远在山东,存在维权风险,于是联系了该村结对法官彭燕萍。
法官建议请技术专家查明坏果原因。包片干部遂与果业协会联系,请技术专家帮忙,排除了水果自身质量问题,确定是冷藏车故障导致坏果。
“责任已经明确,我们立即连同包片干部、技术专家组织果农、运输公司、果商远程调解,三方达成协议,由运输公司承担坏果主要责任,与果商吴某共同支付果农彭某货款,果农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彭燕萍告诉记者,对于仓储坏果、预订违约等同类矛盾,丹棱法院开展示范调解或示范审判,形成案例汇编,定期推送给果业协会、调解组织、村社、中心户等,引导当事人按照示范案例行事,实现“同事同调”,受到业界各方的热烈欢迎,纷纷赞扬是利民的大好事。
记者了解到,对于直播带货、果品保险等新型纠纷,丹棱法院目前已引进网络、金融、农技等103名专业技术人才和4个商事调解组织,开展专业化调解。
“包干调”结合“联动调”
近三年来,丹棱全县没有一起涉桔橙产业纠纷激化升级。区域纠纷“包干调”机制,把住了预防关。疑难纠纷“联动调”机制,稳稳地托住了底。
童小芹告诉记者,“包干调”机制运转已经较为成熟,一是合理划定包干区域。将全县46个村(涉农社区)划分为95个片区,每个片区落实一名乡镇、村(社区)干部包干。二是筑牢三道解纷关口。提前分析研判种植、管理、销售、运输等关键环节的重点情况,把好“预测关”。及时发出警示,按“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对矛盾风险点开展应对工作,把好“预警关”。第一时间按照预案化解处置苗头性纠纷,纠正不规范营销行为,把好“预防关”。三是健全倒查追究机制。将化解工作成效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将包片责任纳入干部个人考核。
记者了解到,肩负托底职责的疑难纠纷“联动调”机制,侧重于三个方面的贯通、互动和联动。一是上下贯通。对涉案金额较大、波及农户众多的矛盾纠纷,推动建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联动机制,共享信息、共商对策、共解矛盾。二是左右互动。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公安、农业农村、司法行政、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部门参与联席解纷机制,定期通报、定期研判、定期分析,整合资源、合力解纷,强化行业协会指导、监管、解纷作用。三是内外联动。与成都、重庆等桔橙主要销售地法院签署纠纷联动化解备忘录,定期召开共商会议,研究桔橙产业纠纷化解中的疑难问题,构建起跨区域桔橙产业健康发展的法治生态圈。
“系统治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基本方法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黄振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丹棱法院实施的“五调融合”工作法正是这一方法论在化解涉农产品纠纷领域的生动体现。从对象上看,系统治理要求矛盾纠纷的全覆盖。丹棱法院针对首发纠纷、区域纠纷、异地纠纷等不同矛盾类型,探索“五调融合”,有效化解了桔橙产业矛盾纠纷。从主体上看,系统治理要统筹发挥各方合力。丹棱县注重上下、左右、内外等众多主体的贯通互动,打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联动机制。从环节上看,系统治理要求统筹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丹棱县从预防、调解、引导警示等方面,健全了矛盾纠纷调解前端、中端、后端的闭环建设。从方法上看,系统治理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矛盾纠纷化解手段。尤其是线上解纷力量、专业技术人才和商事调解组织的引入使得丹棱县的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智能化、专业化。(记者 王丽丽 通讯员 白 琳 夏明星)
(责编:梁秋坪、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