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3:41:48 来源: sp20250101
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牙膏,归结起来无非两类。一类就是虚假、夸大宣传。因为牙膏的核心有效成分大同小异,牙膏企业要想走差异化路线卖高价,那就只能在营销上砸钱,让消费者误以为某品牌的牙膏与众不同。另一种情况,则是打擦边球,把一些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产品当成牙膏卖。
近年来,牙膏价格不断上涨,过去几元钱一支的牙膏现在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让许多消费者直呼“刷不起”。伴随价格飙涨,牙膏行业还存在功效宣传真真假假等乱象。据新华网的报道,在电商平台,一些牙膏产品大肆宣称具有消炎、止血、抗过敏、治牙周炎等功效,涉嫌虚假、夸大宣传。
随着这些年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重视,我国牙膏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牙膏厂商们也“投其所好”,开发出很多细分产品。比如有的牙膏品牌主打消炎止血,有的牙膏宣称能美白抗敏。可是,这些所谓的新功能,在医学上其实并没有充分的实证效果支撑。部分牙膏厂商声称通过“专业检测机构”找到了“科学依据”,在接受正规检查和受众质疑时却支支吾吾,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些所谓“功效”的真实性。
结合医学专家的观点来看,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牙膏,归结起来无非两类。一类就是虚假、夸大宣传。因为牙膏的核心有效成分大同小异,牙膏企业要想走差异化路线卖高价,那就只能在营销上砸钱,让消费者误以为某品牌的牙膏与众不同。
比如最近一款所谓的高端产品,叫“抗幽牙膏”,可抑制、预防甚至杀灭幽门螺杆菌。还有一些企业打出“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灭杀99.85%”“根源灭幽门,全家适用”等字眼。据了解,幽门螺杆菌主要定植在胃里,治疗重点也是杀灭胃内细菌,所以通过刷牙来根治幽门螺杆菌是不可能的。
另一种情况,则是打擦边球,把一些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产品当成牙膏卖。某些电商平台把“械”字号牙科藻酸分离剂当成牙膏售卖,声称“三天显著白牙”。这类本身应该参照药品来监管的产品,也许是能短时间体现“白牙”的效果,但是其并不属于日常牙膏品类,长期使用可能会伤害口腔黏膜、牙齿及牙周组织。
如果说前一种是骗消费者的钱,那后者甚至已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这些通过虚假、夸大宣传来给牙膏“注水”,以牟取高额利润的做法,很显然是违法违规的。尤其是《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已于去年12月全面施行,《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了牙膏的边界,同时严格限制牙膏产品在宣传中宣称能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
面对管理规定,牙膏产品在传统的电视广告等渠道,或许还有所收敛,但是在一些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场景中,虚假、夸大宣传仍然较为泛滥。越是搞虚假、夸大宣传的牙膏,卖得越贵、销量越好。那些老实做牙膏、定价合理的品牌,反而可能被认为“落伍”,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
这种扭曲现象的出现,企业、监管部门包括消费者等都有责任。首先,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倒逼企业和平台按照规则办事。希望每一次的媒体报道,能够起到一点“刺激”作用,让监管部门尽快动起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落地,避免消费者花冤枉钱还让健康受损。
牙膏商家要明白一点:适度的宣传有助于打开牙膏销路,但把商品做好,让质量可靠,才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要做“价格公道,质量可靠”的牙膏,倡导合理有序的竞争模式,避免行业内的过度攀比与“营销内卷”。
谣言止于智者,提升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可以避免广告中的某些“伪科学”“笼统概念”混淆、影响大众认知,对于防止虚假的营销宣传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同时,大众也能发挥社会分子的监督作用,为抵制夸大宣传,制止虚假营销做出有效行动。
◎赵亮
(山东商报) 【编辑:曹子健】